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,优秀传统文化书籍“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,思想价值跨越时空”,在他看来,“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,可以增强对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,正确处理义与利、己与他、权与民、物质享乐和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”。(人民网)
古人云:“圣贤由学而成,道德由学而进,才能由学而得”。中华国学作为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之学,历史源远流长、内容博大精深、影响广泛深远。领导干部学国学,吸收传统文化之精髓、领略古人先哲之英华、意会仁人圣贤之深邃,继而能旁征博引、融汇古今、学以致用,上修世界观、下明方法论,具有深远的意义。同时,领导干部学国学还可以延展自己的“长度”,拓宽自己的“宽度”、提升自己的“高度”,让自己变得立体起来,思想丰富而充实。
所谓“长度”,就是延展从政能力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领导干部的从政基本功是决定其办事效率、处事水平的重要保障。上至经验交流、汇报材料,下至开会发言、调研考察,无不需要领导干部具备深厚的文字表达能力、超强的语言表述能力。然而,这些能力并不是天赋神赐,靠的还是后天的刻苦钻研。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对于培养党员干部口语交际能力、文字写作能力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。故此,领导干部在学习国学中,务必静下心来,在国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,汲取知识,进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。
所谓“宽度”,就是拓宽知识视野。“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”,领导干部知识面的宽窄是决定其政治视野是否开阔的重要因素。知识面宽、视野开拓的领导干部,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巨大,因此在看待问题、处理事务之时也会更加的全面、周到。然而,古人云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,知识无际、生命有限,唯有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,才能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握更多的知识。如今的干部队伍中,少了那份“勤”与“苦”,却多出了一群“庸”与“闲”,不读书带来的“鼠目寸光”充斥官场。奉劝“鼠目寸光”者,国学治病,药不能停。
所谓“高度”,就是提升政治修养。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领导干部政治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“政治选择”。是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”,还是“流毒百姓贻害千年”;是“高屋建瓴”还是“鼠目寸光”;是“功在当代”还是“利在千秋”等等,无不受制于领导干部政治修养、思想觉悟的高下。然而,要想真正做到“登高望远”,还需要依靠传统国学为“阶梯”,“更上一楼”。因此,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能够沉得下心、静得下气,将自己搞应酬、砌“长城”的时间“挤”出来,泡上一杯清茶、翻阅两本好书,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修养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学国学不是重点、不是目的,关键还是要将这些“死”的知识“活”起来,化知识为力量,进而指导实践活动。“开卷有益”,领导干部不妨把学国学作为一种习惯培养起来、常态化起来,不仅能修身养性,更能提高自身执政能力,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,何乐而不为。